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松枝枯病又名松干枯病、松爛皮病。危害赤松、黑松及油松等多種松樹。在我國分布于東北、山東、河北、陜西、北京等地區,松樹從苗木、幼樹到成年樹均可受害,輕者技條枯死,重者全株死亡。
一、癥狀特點
松枝枯病重要發生在2~10年生的枝條和樹干上,重要危害皮層部門。大樹多側枝發病,小樹上有頂梢發病。重要癥狀顯示有多種形式,如頂芽枯死、枯葉、枯梢、叢枝、根腐、軟枝、生長不良等,發病嚴重時,縱然是數10年生的大樹全株亦無一健康的新梢。當小枝、側枝或干部發病時,其上的針葉先變為黃綠至灰綠色,逐漸變街至紅褐色,此時患病枝干并無顯著變化,當針葉變為紅揭色時,被害枝干則顯著顯示出因失水而病皮縮短起皺的病狀,針葉逐漸脫落、葉痕處稍膨大。病害若發生在小枝上,小枝則干枯死亡。病斑不顯著,與健康樹皮不易區別,但用小刀剝開發病部位可見皮層發黑,同時,有的樹體大量流出透明灰白色膠狀物質,自上而下黏著在樹干周圍,經過一段時期后釀成棕褐色。后期樹皮開裂,受害部位分布大量縱裂紋,其癥狀和楊樹潰瘍病較為相似,但出現流脂現象。
二、發病紀律
松枝枯病是由子囊菌亞門鐵銹薄盤菌引起的。病菌于秋季侵染松樹后,以菌絲在樹皮內越冬,次年3月針葉開始展現枯萎癥狀,4月中旬前后,病枝干皮下生出囊盤,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子囊盤開始成熟,6月以后所有成熟。渙散時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子囊孢子借風力傳播,在水濕的條件下萌發,自傷口侵入皮層組織中,越冬后翌春再現癥狀。
立地條件差,土層較淺,腐殖質少,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如硼)致使松樹生長虛弱,抗逆能力降低的易發病。在松樹受到旱澇、風折、高溫高濕、凍害、蟲害,或因管理不善等因素導致生長虛弱時也易引起病害發生。
三、發生程度劃分標準
發病株率在1~5‰(含5‰)為輕度發生面積;發病株率在5~10‰(含10‰)為中度發生面積;發病株率在10‰以上為重度發生面積。
四、防治方式
1.農業防治
(1)加強撫育管理,增施有機肥。在松樹周圍開穴舉行穴施或環施。穴離樹干1米,深15厘米,施大糞湯5公斤或膨化雞糞2.5公斤。給松樹培土,并在坡地松樹的下坡面挖魚鱗坑以防止水土流失。在雪松枝枯病的發病高峰期盡管不要調運和移植苗木。
(2)實時伐除重病樹,修除病枯枝,徹底清除枯枝、落葉和雜草,并將其集中銷毀。對生長過密的林地要實時疏伐透光,以加強樹勢。在起苗、假植和定植以及苗木調運歷程中盡可能削減水分蒸發,盡管制止傷口。
(3)實時防治蟲害,隔離侵染途徑。危害黑松的害蟲有許多種,如松大蚜、松干蚧、松梢螟、松毛蟲等。通過實時防治蟲害,制止其對松樹造成嚴重危險,以到達削減傷口隔離病菌侵染途徑的目的。
2.藥劑防治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下旬,噴灑2:2:100的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倍液,4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為防止發生抗藥性,應對以上藥品交替使用。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4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