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香樟為樟科樟屬常綠喬木,其樹形優雅,葉色翠綠,在城市行道樹和庭院綠化中應用非常普遍。黃化病是對香樟影響較大的病害之一,本專題將重點介紹其防治方式,以及該樹種易發生的其他病蟲害防治。
黃化病預防與管理
發病緣故原因 香樟樹黃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用鐵(二價鐵)是直接因素,根際土壤堿性等條件影響鐵的有用性,是其間接因素。
病樹根際土壤pH值一般7.6至8.5,鐵元素大多以三價鐵形態存在,二價鐵含量極低,導致病株根系吸收不到有用態的鐵,葉片中葉綠素不能正常合成,造成葉片黃化,光互助用受到影響,最終整株枯死。
癥狀 葉片由綠變黃、變薄,新葉比老葉嚴重,樹勢虛弱,開始多發生在樹冠頂端或外層,嚴重者葉片尖端壞死,易受凍害,秋冬季更嚴重。
病害演變歷程 香樟黃化病從發病到枯死顯示為:初期葉片大小正常,葉色黃綠;新葉葉片黃色,新葉變小,尖端枯焦;中期新葉抽出推遲,葉片黃白色,進一步萎縮,數目削減;后期部門枝條枯死;較后新葉不能抽出,整株枯死。病株從發病到枯死約3年,急性發病在2年內死亡。
預防 堿性土壤是香樟黃化病的罪魁罪魁,土壤改良是預防的有用方式。
栽植前 栽植前對土壤舉行分解,如發現栽植土質量太差,應采取改良、施肥和客土等措施,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至6.0。行道樹道板磚空置的樹穴必須放大,至少80×80厘米以上,盡管使用透氣路面磚或透水混凝土。
發病前 對已栽植的香樟,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黃化病的發生。
施用香樟黃化專用肥,每年3次,劃分在春梢、夏梢、秋梢展葉開始前一周;第二,結合抗旱,用萬分之三的磷酸溶液灌根,可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截至冬季樹干涂白,防止堿性涂白劑造成根際土壤堿化。
黃化香樟復壯
發病早期實時防治 常用方式:施用香樟黃化專用肥,新葉萌發前一周施用。可以采取100至200倍液灌施,若有降雨也可穴施。夏秋季必須抗旱,加入3%的磷酸二氫鉀和3%硫酸亞鐵。每年施肥3至4次,施用時間為3月下、6月中、8月下、9月下,延續施用1年。少數病株因土壤堿性太強,施后葉片會暫時變綠,但半年后又會返黃,需結合根際土壤的其他措施或換土重栽。
中后期管理 繼續施用黃化專用肥,彌補有用鐵黃化嚴重的病株,需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在保證根系平安的條件下,增添用量或提高濃度。
酸性溶液洗根 采取酸性溶液灌根可以快速降低根際土壤堿性,到達改良土壤的目的。該方式要嚴控酸性溶液濃度,以免灼傷根系,引起葉焦和病樹枯死的結果。
根外追肥,彌補營養 香樟黃化病生長到中后期,由于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能力弱,僅靠土壤改良和施肥等措施不能彌補植株所需營養,葉面噴肥和樹干打孔施肥非常需要,7至10天黃葉即可變綠。癥狀較輕者可一次性好轉;癥狀較重或環境太差的五六個月出現返黃,需繼續追肥。
修剪枝條,緩解營養不足 黃化香樟根系活力下降、萎縮,必須剪掉部門枝條,集中營養供應剩余枝條。詳細修剪量參照表2。病情嚴重的多剪,葉片多的少剪,葉片少的多剪。修剪較佳時間在香樟休眠期,一般結合冬季修整舉行,夏秋季修剪要保留成果葉片。冬剪時如病癥嚴重,可重修剪,保留幾大主干枝,等來年萌生新芽。
多種措施持續作用 因土壤改良歷程緩慢,治療歷程中還要堅持多種措施并用和持續作用。嚴重的病株需堅持2年,開始先控制病情,半年逐步好轉,第二年恢復正常。
換土重栽 對于病情嚴重或急性發病的,在上述措施下仍然沒有好轉跡象,則說明根際土壤堿性太強,必須換土。清除栽植坑內垃圾土,參照植前預防措施舉行。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4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