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夏秋季候,茶花的幼嫩新梢經常會產生這樣的現象:葉片僵縮、向后卷曲,葉脈變紅、葉背變為棕褐色,木栓化,硬脆易斷。嚴重時葉片脫落、甚至整個枝條焦枯而死。因為大部門被害葉片極似一只蟹殼,故交們常稱之謂“蟹殼病”。
其實,所謂的“蟹殼病”并不是一種“病”,而是由一種叫小綠葉蟬的害蟲為害所致。假如我們輕輕地將被害葉片翻過來,可以看到一種通體翠綠,長不敷3毫米的小蟲,少則一、二只,多則四、五只。稍吃轟動,即逃之每天,故一般不易為人們所發明。
小綠葉蟬Empoascaflavescens(Fabricius)是一種食性很廣的同翅目葉蟬科害蟲,除為害茶花外,還為害茶、油茶、木棉、女貞,黃楊等植物。小綠葉蟬在浙北地域一般一年產生10代,以成蟲在山茶苗床和茶、女貞、黃楊等常綠樹的樹叢內,以及越冬農作物和雜草內越冬。越冬期間體色變為乳白色或銀灰色。春天,當氣濕回升10℃以上時開始勾當;當氣溫回升到12—15℃時開始產卵。據調查,越冬后的成蟲,重要會合在蓬蒿一類的雜草上勾當取食和產卵。10—15天后卵孵化為若蟲,然后逐漸遷徒到其它植物上取食為害。7月份以前,因為蟲口密度低、而且由于取食的對象多,所以茶花的春梢上往往見不到“蟹殼病”。自七月中下旬起,小綠葉蟬顛末數代繁殖后,蟲口密度急劇
上升。而此時很多寄主植物的枝葉均已老化,不能繼承取食。這時,正值茶花夏秋梢抽發,于是成了小綠葉蟬搜集為害的對象,使幼嫩的枝葉蒙受嚴重損害。這種現象往往會一連到初冬。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小綠葉蟬才遏制取食。
按照小綠葉蟬的上述特性,應采納下列法子舉辦防治:
1、徹底排除花園表里的雜草,雜樹,沒落小綠葉蟬的越冬場合及繁殖的“搖籃”和從外地遷人的“橋梁”。
2、加強肥水打點,節制晚秋梢的產生。肥水過多,秋梢猛發,不只倒霉于茶花的生長和開花,低落抗寒力,并且會招致小綠葉蟬的為害,增加越冬蟲口密度。故應嚴格節制秋后肥,防備萌發晚秋梢。
3、用藥劑防治小綠葉蟬,凡是回收40%的樂果乳劑的3000倍液。在山茶夏秋梢萌發后,要常常查抄,實時用藥。四周的樹叢雜草也要同時噴藥。茶花苗床,蟲口密度高,除應在產生期加強防治外,立冬前后和清明前后,各噴藥一二次,以沒落越冬害蟲。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6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