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盆景博覽會上,較多看到的是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川各地的展品,較少看到北京的展品。那末北京有沒有本身的盆景藝術呢?有的。
清康熙時聞名詩人王漁洋在《香祖條記》中談到當時豐臺已有盆景:“榕在閩產,其大有蔭一畝者,今乃小株,僅供盆盎之玩。”說明清初豐臺已經把握了能將榕樹做成盆景的高深能力。近讀王守憲先生所寫《花鄉的沿革及變遷》一文,也談到豐臺很早就有盆景藝術,種梅花考究造型,并有過聞名的剪子活(花木造型)巧匠馬三和張永。龔自珍的《病梅》名篇也正好說分明清朝北京是有盆景藝術的。可是為什么北京的盆景藝術不能獨樹一幟在園藝規模中享有盛名呢?這與北京皇城的非凡條件有關。北京的花草業自元朝就已經形成,明清以來越發繁榮,并且形成了豐臺十八村的養花業基地。
北京的花草重要是滿意宮廷御用以及王公貴族遮蓋庭院的需要。宮廷用花以黃花、紅花為主,黃花諧音皇字。所以向來臘梅、迎春、梅花、紅碧桃、一品紅等花成為花草中的重要品種。牡丹、芍藥更是豪富大貴的象征。所以豐臺芍藥成為明清兩代北京花事的特征。因為天子要顯示“神權”,一年四季的花都要聽命于他而開放,于是花農又用火熏烤,讓花草跟著人的意志而開放,這又是豐臺“唐花”藝術發家的原因。盆景也是這樣。
供給王公貴族用的盆景,重要取材于棗、蘋果、柿子、佛手等果樹。蘋果諧音“安全安安”,柿子諧音“四時如意”,都是為了圖祥瑞。西太后掌權時,每年要用高價買走大量佛手盆景。這種迎奉宮廷的特點就形成了北京盆景的范圍性,使得北京的盆景藝術在選材、機關、藝術構想等方面都遜于其他省市。
北京的果樹盆景,不單姿勢好看,并且果實盈盈,玲瓏可愛。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