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玉簪花卉的養殖技術,解說下玉簪花卉的養殖技術:
玉簪的種植技術
種植準備
以松散、排水和通氣性好的5-40mm規格的入口泥炭,將泥炭用機械打碎加水拌勻,(加水的標準:加水拌勻后,手緊握一把泥炭,水從指縫中滲透)待上杯種植。7.5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約200毫升,一包300升入口泥炭可以裝1500杯左右。
上盆:對重新使用的舊盆,必須要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浸泡半個小時以上,然后用清水沖洗,晾干待用,新盆可直接使用。一般先用較小的花盆(7.5cm塑料杯)種植,種植時先在杯底墊2cm左右基質,再將篩苗移入杯中,小苗種植不宜過深,以平植株基部為宜,1-2株/盆;基質松緊適中,裝至杯子9分滿,輕輕振動盆土即可。
盆栽
露地栽種
除高寒地帶外,玉簪能露地栽種越冬。
豈論在大樹下,照樣在無直射光或修建物陰面環境等都能栽種,但都必須仔細整地,施足有機基肥才能栽種,每穴加腐熟有機基肥后才能栽種。
根據植物設置方案舉行挖穴定點栽種,每穴加腐熟有機肥為底肥,使土與肥充分夾雜,每穴一叢,覆土不能太深。 盆土宜采取經曬干的塘泥。
用小鋤頭或小鏟將大塊的塘泥打碎后,把細的和粗粒的脫離,在細小的塘泥中加入一些農家常用的堆肥,拌勻,備用。或以肥沃、松散、排水良好的沙質園土3份、礱糠灰1份,或發酵木屑1份或沙1份、腐熟堆肥1份夾雜消毒后應用。選用口徑15厘米泥盆栽種,裝盆時,首先在盆底放一層8—10厘米厚的顆粒塘泥,再放人拌有堆肥的細塘泥,每盆裝泰半盆即可。 用根莖直接盆栽。栽植宜在早春玉簪根莖將要萌芽時舉行。
栽時先從母株中挖取根莖,后按“品”字形栽入花盆中。栽后,在表層的細塘泥上,再加放一層2—3厘米厚的顆粒狀塘泥,然后用花灑將盆土澆透。玉簪屬于半陰生植物,因此栽后要擺放在半陰的環境中養護。 當盆栽玉簪長成植株后,在春、夏天各施一次腐熟人糞尿。此外,如遇干旱,要經常注重澆水,保持盆土濕潤。
盆栽兩年的玉簪,盆土營養已基本消耗完,在第三年開春未發新葉前,應倒盆換士,增添養分,使其繼續興旺生長。 養護 玉簪的栽植地點必須選擇無陽光直曬的陰處,冬季應把上部枯葉剪除。根部覆蓋上細土,以防受凍。盆栽的玉簪在冬季休眠期時可放置在室內無陽光處,溫度以2-3度為宜,且要保持盆土濕潤。但須注重;不能使盆土中含過多的水分,防止腐爛。第二年4月移至室外后,仍宜選擇蔽蔭處加以養護。此時,可根據是否缺肥,若不缺肥,每月施一次稀薄液肥即可;若缺肥,可加施一次。
玉簪的繁殖以分株法較為適宜、利便。露地種植的,可在4月間將植株挖起,從根部將母株分成3-5株,然后再劃分舉行地栽。栽前,應先選好背陽地塊把土翻耕耙松,摻入腐熟的堆肥或廄肥與土充分夾雜,耙平后作成高畦。再把植株栽上,株距、行距為30×40厘米。栽完后澆水(不要澆太多,雨季還應注重排水);夏天要特別注重避開烈日或舉行遮蔭,在生長期中,施腐熟稀薄肥2-3次。可生長得結實興旺,夏末秋初即可開花。
初期種植
【播種】基質消毒對播種用的基質舉行消毒,較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對于用手或其它對象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外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 玉簪圖片集 玉簪圖片集(15張)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逐步地浸上來(這個方式稱為“盆浸法”)。 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對象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重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 在秋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 幼苗出土后,要實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 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 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 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 當大部門的幼苗長出了3 片或3 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中期種植
【分株時間】較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凍后舉行。
【分株方式】把母株從花盆內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盤結在一起的根系盡可能地脫離,用厲害的小刀把它剖開成兩株或兩株以上,分出來的每一株都要帶有相當的根系,并對其葉片舉行適當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裝盆消毒】把支解下來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鐘后取出涼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馬上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裝盆后灌根或澆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損傷,吸水能力極弱,約莫需要3~4周才能恢復萌發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內要控制澆水,以免爛根,但它的葉片的蒸騰沒有受到影響,為了維持葉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給葉面噴霧1~3次(溫度高多噴,溫度低少噴或不噴)。這段時間也不要澆肥。分株后,還要注重太陽光過強,較好是放在遮蔭棚內養護。
【上盆或移栽】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基質作為濾水層,再放入植株。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草炭:珍珠巖:陶粒=2:2:1;草炭:蛭石=1:1;或者草炭:爐渣:陶粒=2:2:1;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2:1、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等。 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境養護。
一般管理
【濕度管理】喜歡略微濕潤的天氣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50~70%。
【溫度管理】喜歡溫暖天氣,但夏天高溫、悶熱(35℃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80% 以上)的環境晦氣于它的生長;對冬季溫度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截至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平安越冬。
在34 ℃以上的生長環境中,正確的處理方式是:
1、盡可能地加強空氣對流,以利于它舉行蒸騰作用,把體內的溫度降下來;
2、給葉面噴霧,每天2~4次:溫度越高,相應地次數也要越多。溫度較低的時候或陰雨天則少噴或不噴;3、把它周圍的地面噴濕,這對降低它周圍的環境溫度是很有幫助的。
在0 ℃以下的生長環境中,正確的處理方式是:
1、把它搬到不低于0 ℃ 的室內越冬;
2、如果不能搬動,就需要用稻草把它包起來或用土把它埋起來;
3、當溫度進一步降低時,還要考慮用薄膜把它包起來,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 在夏天的高溫時節(日間溫度在35℃ 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陽光下養護,就會生長十分緩慢或進入半休眠的狀態,而且葉片也會受到灼傷而逐步地變黃、脫落。因此,在炎熱的夏天要給它遮掉約莫50%的陽光。 在春、秋、冬三季,由于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舉行光互助用和形成花芽、開花、結實。 放在室內養護時,盡管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廳、臥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后(二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云云交更換取。
【肥水管理】 與其它草花一樣,對肥水要求較多,但較怕亂施肥、施濃肥和偏施氮、磷、鉀肥,要求遵照“淡肥勤施、量少次多、營養齊全”和“間干間濕,干要干透,不干不澆,澆就澆透”的兩個施肥(水)原則,而且在施肥過后,晚上要保持葉片和花朵干燥: 秋季,播種苗上盆經過一段時間恢復后,要把肥水管理迅速跟上來。肥水管理根據“花寶”——“花寶”——清水——“花寶”——“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距離周期約莫為1~3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雖然它仍在繼續生長,但偏低的氣溫會使它的生長速度放慢,對肥水要求不多,甚至要控肥控水。肥水管理根據“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距離周期約莫為4~7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澆水時間盡管放置在晴天中午溫度較高的時候舉行。 春季,氣溫回升后生長迅速恢復,而且逐步進入花芽分化期和開花期,對肥水要求很大。肥水管理根據“花寶”——清水——“花寶”——清水——的順序循環,距離周期約莫為2~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進入結實期后,截至肥料供應。
【轉盆】通常情況下不特別轉盆,只是每年結合分株時換盆重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