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中國的盆景發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1977至2021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片上,繪有盆栽植物的圖案,這是我國今朝發明最早的“盆栽”撫玩植物,是中國盆景的低級形式。“仿照自然,建苑造園”。遠在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就建囿,供皇室貴族打獵和游樂。秦統一天下后,建上林苑。秦始皇還在咸陽“作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山”。漢武帝劉徹,將秦時上林苑的范疇擴充二百余里,并建離宮、觀、館數十處。此時私故里林也十分流行,茂林巨富袁廣漢在北山下筑園,對象四里,南北五里,注水為池,構石為山,……奇樹異草,亭閣回連,可見當時園林已相當流行。盆景的形成和成長與造園藝術是分不開的。從掘客出土的漢代陶硯來看,硯面塑有十二個山峰,嶂巒重疊,群山綿延,若盛水個中,山影水光,顯出一派綺麗湖光山色。再從河北省望都縣出土的東漢(公元25—220年)墓壁畫上繪有圓盆,盆內栽有紅花六枝,盆下配有方形幾架一座,把植物、盆盎和幾架三位形成一個整體,這種盆栽可以當作是我國樹木盆景的初期形式。同時,也可以看出,當時我國的盆景藝術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也到達了相當高的程度。
南北朝時,南宋隱士兼名畫家宗炳(公元375一-443年)在他的《畫山水序》中說過:“昆閬之形,可圍于方寸之內,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并把平生畫過的山水,張掛室內,僻靜生所見之山水,繪于室內墻壁之上,以供臥游。魏、晉、南北朝時,山水畫逐漸從人物畫中疏散出來。山水畫的鼓起,對中國盆景的形成,起著龐大的浸染,具有汗青性的意義。再從南北朝時,梁代史學家蕭子顯(公元489—537年),在《南齊書》中曾經說過“會稽剡縣刻石山,相傳為名”。又載有:“永明六年(公元488年),赤城山云霧開朗,見石橋瀑布,從來所稀有也,山羽士朱僧標以聞,上遣主書董仲民案視,覺得神瑞。太樂令鄭義泰案孫興公賦造天臺山伎,作莓苔石橋,羽士捫翠屏之狀尋又省焉。”從《南齊書》中不丟臉出,當時就已呈現仿照自然景致和堆砌假山的園林藝術了。由此可知,我國盆景實發源于漢代以前的新石器時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汗青。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info/176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