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5月19日,濟寧市任城區李營街道做事處第七屆“法桐節”開幕。盡管已過苗木交易高峰期,但當天仍有天下各地的500多位客商前來洽談、訂購,成交量達1億多元,李營苗木市場的繁榮可由此窺斑見豹。
以法桐為“主打”,李營把生長苗木產業作為特色主導產業加以培植,現在全街道從事苗木產業的農戶達1.3萬戶,苗木栽植專業互助社生長至180余家,苗農年人均純收入到達1.2萬元。李營已成為以法桐為代表的天下大喬木苗木集散地。
熱中更需冷思索,有關專家提示,栽植面積盲目擴大和市場飽和度的矛盾已經展現,樹種單一和栽植成本增大的風險也給苗農持續增收形成了挑戰。
從當初幾戶稀稀落落的“調結構”到現在蔓延至全區甚至全市,法桐身價雖有升沉,但總體上一起走高。尤其是近10年,法桐儼然已經成了“搖錢樹”。
“這兩年行情不錯。”耿南村栽植法桐已有30多年的歷史,苗農張長立說,一株3米高的昔時生小苗能賣到十幾元錢,長到直徑10厘米每株能賣到200元以上,如果再種幾年長到20厘米以上,每株就能賣上2000元的高價。統算下來,除去成本,每畝地較少能賺5000元錢,多則萬元以上。
有“甜頭”吸引和政府扶持,當地農民紛紛由種糧改種苗木。從327國道交織口沿建設路一起北行,道路兩側全是郁郁蔥蔥的苗木,固然,以法桐為主。10多公里的旅程上,有至少300塊苗木公司廣告牌——“前店后林”是這里較常見的模式。
當初是靠經紀人外出找銷路才有了今天的大規模,但現在經紀人太多了,耿北村一位姓李的苗農說,“周圍1500多人的鄉村,每個莊上都有40多個”,錢讓經紀人掙了大頭,種樹的還拿不到一半。
現在,苗木經紀人不只營銷,自己更帶頭大規模承包土地來栽植。某苗木基地經理閆繼亞告訴記者,李營每畝土地的承包價格已靠近2000元,甚至有錢都很難租到地,而任城區以外的地方每畝土地價格僅為1000—1200元,許多當地人跑到周邊縣市區包地搞苗木栽植,受此拉動,嘉祥、兗州、鄒城等地的土地承包價格一起看漲。不只經紀人,許多一般農戶也四處“包地”。
現在,李營街道苗木面積已達6.8萬畝,輻射周邊近40萬畝。“包地”事實有沒有風險?這么大的供貨量,有沒有足夠大的市場來所有“消化”呢?
“三五年內不會有大的市場變化。”閆繼亞說,猶如郯城的銀杏、菏澤的國槐、濱州的速生白蠟一樣,“李營法桐”成了一種品牌。在天下范圍內,法桐苗木市場唯李營一家獨大,市場已經不是問題,苗木銷往28個省市區,年銷量逾1.5億株。
對于法桐市場的持續“發燒”,有人也表達了擔憂。省林木種苗協會秘書長閆大成已在苗木戰線工作30多年。他以為,苗木栽植和糧食紛歧樣,糧食可以加工成副食物,就算價格低了也不至于賣不出去,而苗木市場一旦供大于求,就可能從“搖錢樹”釀成“燒火棍”。眼前的繁榮并不意味著可以一哄而上,沒有限制地盲目擴大栽植。
閆大成告訴記者,現在我省苗木栽植面積已跨越200萬畝,今年又新增30萬畝,這意味著每年將有50億株苗木投放市場,如果分10年把所有樹苗栽完,那每年要造林1000萬畝,而現在每年我省僅有300萬畝的造林設計,如果把剩下700萬畝的缺額毀田造林,那糧食栽植面積就無法保證,如何平衡育苗和栽植的關系是一個必須深思的問題。
同時,閆大成還發現一個大問題。“許多苗木都是從基地買到苗圃,并不是直接到達終端,苗木在苗圃之間輪轉時隱蔽著很大的危機。”閆大成說,隨著科學生長觀的實施,許多城市都摒棄了急于求成的“大樹進城”模式,這使囤積大樹的風險劇增。
隱蔽的問題被發現,接下來該怎么辦?閆大成以為,不能完全“聽命于”市場,要阻止“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
孫莊村某園林公司經理孫清華說,由于大規格苗木需要的周期較長,不能坐視農民將樹苗育大了也賣不出去的工作發生。當前,較重要的是根 白蠟苗價格如“過山車”
□記者趙洪杰
通訊員趙坤報道
本報惠民訊記者在惠民調查發現,一棵剛解綁一年的白蠟苗去年由2021年的0.7元猛漲到2.2元,今年卻又跌至0.6元,這過山車般的價格顛簸,凸顯了苗木栽植品種單一的風險。
惠民全縣栽植苗木8萬畝,皂戶李鎮就有5萬畝,其中白蠟占80%。白蠟苗的價格在去年到達亙古未有的峰值,剛解綁的小苗價格,由2021年的0.7元上升到2.2元,較高近3元,每畝栽植1.5萬—3萬株,畝產值高達7萬元,成本每株0.3元,一畝利潤5萬多元。
現在,皂戶李鎮300畝以上的栽植基地出現了二三十家,較多的明年可望突破1萬畝。前找李村是遠近聞名的“白蠟村”,110戶村民戶戶育植樹苗,除了本村1380畝土地,該村村民還在周邊村流轉了近6000畝土地育苗,全鎮土地流轉面積則到達2.5萬畝。皂戶李鎮通過小麥直補發現,小麥栽植面積今幼年了1.5萬畝,這些險些就是新增白蠟育苗的面積。全鎮總共6.5萬畝耕地,苗木面積到達5萬畝。
白蠟苗今年的價格已經回落:剛解綁的一年生小苗價格回落至0.6元左右,1米高、直徑1厘米的苗木從較高10元回落至2元。即便云云,每畝小苗利潤另有一兩萬元。“我們不怕價格回落,就憂郁發生震蕩,苗木不值錢。”鎮上村民老周回憶,10年前,當地曾有一段由于苗木不值錢而大面積砍伐的歷史。為化解品種單一的市場風險,當地通過與科研單位互助,正在推廣加倍稀貴的金枝白蠟、盆景白蠟。皂戶李鎮著力打造國家一流苗木集散地,建成了南北2個黃河三角洲惠民苗木大市場,占地面積500多畝,將成為集苗木生產、經營、檢疫、稅務、信息公布即是一體的苗木營銷服務中心。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2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