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太湖之濱的蘇州市光福鎮既是梅花的都市,以“香雪海”揚名中外;也是聞名遐邇的“桂花之鄉”,與湖北咸寧、廣西桂林、安徽屯溪、浙江杭州并稱“天下五大桂花產地”,其桂花面積、產量和質量都居天下之首,桂花收入曾占農民整年收入的60%以上。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月以來,名揚天下的光福桂花在偉大的市場經濟海浪的強烈打擊下,從昔日備受人們青睞的“黃花閨女”釀成了被人瞧不起的“老太婆”,其身價一落千丈,光福桂花遇到了亙古未有的疑心。
具有千年悠久歷史的光福桂花能否走出逆境?是否能永遠飄香?自然成為人們普遍體貼的問題。為此前不久,記者專程前往作了一番采訪。
老桂花開天下香
光福鎮地處蘇州西部的太湖之濱,鎮的南、北面由西太湖相銜擁抱,四季花香,尤以春天的梅花、秋天的桂花享譽國內外。
提起光福鄧尉“香雪海”梅花,許多蘇州人都知道,而對光福桂花與梅花的因果關系卻鮮為人知。當地有“種桂必種梅”之諺,自古以來,光福農民就有用“梅漿”(即用成熟的梅花果子打成的漿)腌制桂花的傳統,所有的桂花全是用梅漿制的,而用梅漿腌制的桂花可以存放五六年穩定質。光福擁有金桂、銀桂、白吉、丹桂等10多個桂花品種,是天下桂花品種較齊全的地方。由于當地特殊的天氣、土壤等因素,光福桂花質量優等,素以花形完整、朵大瓣厚、色艷味香聞名天下,再加上特殊的傳統腌制工藝,光福桂花向來就受到人們的普遍青睞。
光福桂花脫銷京、津、滬、寧等各大城市,遠銷東北、新疆等地,另有三分之一出口,而較令光福人自滿的是,2021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時,光福的四盆桂花放到了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濃甜的香氣飄進了中南海。云南昆明“世博園”中的300多株桂花,也所有是來自光福。
無可怎樣花落去
光福的桂花栽植重要分布在窯上、香雪、銅坑、潭東等村,尤以窯上村較為集中,其面積、產量均居天下第一。
窯上村黨支部書記曹金其告訴記者:窯上村桂花面積約2000多畝,上世紀80年月中期以前,光福桂花年產量約一萬擔左右,其中窯上村6000-8000擔,占光福桂花總產量的60-80%。當時光福一地桂花加工廠就有七八家,剛采摘的桂花較高可賣到每公斤10-12元,花農的桂花收入,要占整年總收入的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可是今是昨非,現在每公斤干桂花也只能賣4元錢。花農桂花收入的比例降到了10%左右。
據科學研究解釋,桂花營養價值頗高,用途也十分普遍。由于當時光福桂花所有是由人工采摘,花形完好無缺,質量好,深受蘇州、上海、南京等地的食物廠商的歡迎。這些廠家用光福桂花生產的食物曾成為他們的名牌產品,例如蘇州采芝齋的桂花白糖云片糕,在蘇州就是家喻戶曉的名牌,但現在許多食物廠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生產食物大多不用桂花了,改用食物香精,有的食物就是用桂花,也只是“寥若晨星”般地掩飾幾朵而已。
桂花銷量的銳減影響了花農的積極性,這幾年桂花時節,光福山里“波濤不驚”,與往常一樣鎮靜,基本看不到過去那種歡欣忙碌的情景。由于桂花不值錢,花農不再用大梯小梯爬上爬下地小心采摘了,只在花期的較后幾天,在桂花樹下鋪上一張大尼龍紙,然后用力拼命地搖樹枝。花落下多少是多少,草草收兵就算了事。如果遇到起風下雨,花吹得滿地都是,人們也不再心痛了,真用得著一句古詩,叫做“無可怎樣花落去”。
柳暗花明又一村
面臨偉大的市場經濟海浪的打擊,為尋找桂花的出路,光福鎮、村二級領導都曾動過一番腦子。上世紀80年月中后期,窯上村曾投資40多萬元經辦了一家香料廠,還開發出糖桂花茶,但是都沒有打開市場,不被人們所接受,十分無奈。不外光福人并沒有就此截至探索的腳步,他們發現,桂花是四季常綠樹種,耐寒抗熱,且沒有病蟲害,形狀又美觀漂亮,不僅開花而且香氣濃,民俗中還能討得“富貴”之類的好口彩,自古以來就被人們選為理想的佳木,普遍栽種于家前屋后。特別是自從天下開展成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活動以來,桂花更是成了各地綠化城市、美化城市的較佳樹木品種之一。光福花農重要的生財途徑,于是由過去的賣桂花釀成了現在的賣苗木,涌現了許多苗木專業戶、經紀人,其中成為富翁的也為數不少。一年四季,險些每天都有裝載苗木的卡車從光福田里開出,源源不停地流往天下各地。
光福桂花及其自然環境已逐漸為國內外專家所重視,不久前,中國花卉協會桂花分會還在光福召開了首屆中國桂花品種判定標準和資本開發鉆研會,這對光福桂花無疑是一個新的時機,現在當地正積極利用得天獨厚的人文、生態資本,積極開發多種旅游產品,喜迎八方游客。圖為風景秀麗的光福桂花基地一角。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3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