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藝術雖然是一個微型世界,但它卻是中國藝術的代表形式之一,中國人以盆景來美化生活,盆景是中國人藝術化人生態度的活的形式。這門藝術先后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并在日本得到突出發展,進而傳到歐美諸國,今天它已經成為世界人們喜愛的藝術形式。盆景……
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盆景藝術雖然是一個微型世界,但它卻是中國藝術的代表形式之一,中國人以盆景來美化生活,盆景是中國人藝術化人生態度的活的形式。這門藝術先后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并在日本得到突出發展,進而傳到歐美諸國,今天它已經成為世界人們喜愛的藝術形式。盆景……
盆景藝術雖然是一個微型天下,但它卻是中國藝術的代表形式之一,中國人以盆景來美化生活,盆景是中國人藝術化人生態度的活的形式。這門藝術先后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并在日本得到突出生長,進而傳到西歐諸國,今天它已經成為天下人們喜歡的藝術形式。盆景中所體現的審美趣尚反映了東方美學看法的一些基個性問題。
作為自力藝術的盆景生長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中國盆景不是有藝無學的簡單身手,其中集納了豐富的理論。研究這些理論,對豐富中國美學的研究領域也很重要。從總體上看,尋求“天趣”是中國盆景藝術的基本締造原則,本文討論幾個與盆景“天趣”相關的理論問題。第一,盆景藝術的形成與“觀交易”的哲學親熱相關;第二,盆景藝術的以小見大,小不是對大的歸納綜合,盆景不是微縮景觀;第三,古拙是中國盆景的基本美學氣概,它所反映的不是病態的審美意見意義,而是活潑潑的生命精神;第四,盆景的捆縛扭曲雖然有傷物性,但其總體旨趣則是為了巧奪天工,遵照的是崇尚自然而不是割裂自然的思想;第五,中國盆景藝術的魅力來自于境界的締造,而不是簡單的形式美感。
盆景藝術的形成,與“觀交易”的哲學親熱相關
“交易”是中國盆景的靈魂。庭院里,案頭間,一盆小景為清供,稍近之,清心潔慮,細玩之,勾魂攝魄。勃勃的生氣迎面撲來,人們在不經意中明確天地的“活”意,使人感應造化原來云云巧妙,一片假山,一段枯木,幾枝虬曲的干,一抹似有若無的青苔,再加幾片優柔嫵媚的細葉,就能發生云云的活力,有令人玩味不盡的機趣。
明代盆景理論家呂初泰說:“盆景清芬,庭中雅趣……縈煙笑日,爛若朱霞。吸露酣風,飄如紅雨。四季含芬,薦馥一時,盡態極妍。較宜老干婆娑,疏花掩映,綠苔錯綴,怪石玲瓏。更蒼蘿碧草,裊娜蒙茸,竹欄疏籬,窈窕委宛。閑時澆灌,興到品題。生韻生情,襟懷不惡。”①明文震亨是一位對盆景很有研究的藝術家,他說:“吳人洗根澆水竹剪修凈,謂朝取葉間垂露,可以潤眼,意極珍之。余謂此宜以石子鋪一小庭,遍種其上,雨過青翠,自然生香。”②幾根綠竹,數枚石子,經過藝術家的神手,就賦予了它生香活態。清康熙時園藝學者陳?B子的《花鏡》是盆景藝術的重要著作,其中有言:“若聽發干抽條,未免有礙生趣,宜修者修之,宜去者去之,庶得條達暢茂有致。”③所謂“條達暢茂”,就是儒學所說的生生之層次。
一盆清供,取來一片山林氣象,招來幾縷天地清芬。小小的盆盎中,有了自然的“生香活態”,有了天地的“生韻生情”,有了生生而有層次的機趣,既盡天“情”,又顯天“理”。中國哲學家所說的“翳然清遠、自有林下一種風騷”的境界,就在小小的盆景中實現了。盆景藝術家締造的不光是眼前所看的物,一個與人無關的瞻玩對象,而是締造出一片與人的生命相關的天下。盆景就是人“生命的鐫刻”,藝術家締造一片活的宇宙,是為了展現玲瓏活絡的心靈。
中國哲學是一種以生命為中心的哲學,強調“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較高德性就是創化生命,天地間的一切都貫串著生生不已的締造精神。盆景也受到這種哲學思想的影響。盆景作為一種自力的藝術種類形成在宋代,盆景的諸種形式到了兩宋時期已經具備,盆池、盆花(如盆梅)、盆山(即山水盆景)等植物盆景和山石盆景都已進入成熟期。宋代經驗了儒學的中興,融會道禪哲學的理學和心學先后發生,而盆景藝術生長成為人們普遍喜歡的藝術形式,與這一哲學思潮親熱相關。
宋代哲學家多強調“觀天地生物氣象”對于心性修養的重要性。宋代哲學家普遍重視盆池、盆栽和盆景藝術,由于他們把這看成“觀天地氣象”的手段。周敦頤“窗前草不除”,要借此“觀天地生物氣象”。他有《盆池》詩云:“三五小圓荷,盆容水不多。雖非大藪澤,亦有小風浪。粗起江湖趣,殊無鴛鴦過。幽人興難遏,時繞醉吟哦。”④他在盆池的“風浪”中吟詠,明確天地生生的意見意義。強調“萬物之交易較可觀”的程顥,將“觀交易”落實到平時的行為之中,他的學生張九成紀錄道:“明道先生書窗前有茂草覆砌,或勸之芟。明道曰:‘不能,常欲觀見造物交易。’又置盆池蓄小魚數尾,時時觀之,或問其故,曰:‘欲觀萬物自自滿。’”⑤庭草之茂,可見生氣勃勃;游魚之樂,更見心靈的自得。南宋朱熹親愛盆景,嘗做一山水盆景,置于熏爐前,山水在煙云中縹緲。他有詩道:“清窗出寸碧,倒影媚中川。云氣一吞吐,湖江心渺然。”(《汲清泉奇石……因作四小詩》)宋代哲學家將盆景作為觀天地生生氣象的對象,對中國盆景的生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元代以后的很長時間里,理學是一種官方哲學,它對盆景交易的關注,成為盆景藝術生長的重要思想支持。
中國盆景作為自力藝術簡直立,就是在重視“交易”的哲學氣氛中發生的。盆景的制作,以突出“活潑潑”的生命精神為基本。盆景作為案頭壁間之作,與人朝夕相伴。盆景不是外在山水風景的更換品,而是將天下的“綠意”引到案頭,置人心間,使人窺通造化的生氣。小小的盆景讓人體會到無往不復的變化之理。
盆景的以小觀大問題
鄭孝胥有《花市》詩云:“秋后閑行不厭頻,愛過花市逐閑人。買來小樹連盆活,縮得孤峰入座新。坐想須彌藏芥子,何如滄海著吟身。把茅蓋頂他年辦,真與松篁作主賓。”陳從周將其改為“栽來小樹連盆活,縮得群峰入座青”,以此來形容盆景藝術小的特點,真將盆景的神韻轉達了出來。
盆景是一個微型天下,正如王十朋所說的,他是“藏參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間”,相對于外在天下來說,盆景是以小為其特征的。元人稱盆景為“些子景”,就是小景的意思。中國盆景在小中見大,正所謂“一拳石亦有曲處,一勺水亦有深處”(清畫家惲南田語)。但“小”只是組成中國盆景的形式因素,并不是它尋求的目的,中國盆景藝術家基本不是要締造一個小景,那種以為盆景是越小越好的看法,是違反中國盆景藝術傳統的。這里存在一些分明上的誤區,其中有兩個問題需要辨析。
第一,盆景的歸納綜合性問題。一般以為,中國盆景是一門“詳細而微”的藝術,具有高度的歸納綜合性⑥。盆景的以小見大,是在咫尺中見出廣袤的山林。這種凝練和歸納綜合的看法,外面看來,大要不差,但細究,又見其否則。這種看法所依循的是特殊和一般、部門和整體的思路,如一盆古梅小景,只是山林的隱喻形式,是體現山林氣象的個別,或者說是顯示更廣大天下的一個組成部門,它自身并不具有完滿的意義——由于使人們想到更多,以是它才有意義。這樣的思路是西方典型歸納綜合的思路,并不相符中國的藝術傳統。
中國藝術看法有一種當下圓滿的思想,一花一天下,一葉一如來。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圓”,它是圓滿的,無所缺憾的,而不是一個殘缺體;它是一個“全”,味味俱足,自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意義天下。中國盆景藝術的當下自足的思想,正是這一看法的反映。白居易詩云:“拳石苔蒼翠,尺波煙杳渺。但問有意無,勿論池大小。”⑦下午是“意”,有“意”即足矣。并不在盆池的大小。
盆景的“自足”意義還反映出:豈論大與小,下午是要看對生命的安放,自足不是說讓人嘆為觀止,而是使人到此心安,自足說到底是心靈的慰藉。陸游《盆池》詩這樣寫道:“門外江濤涌雪堆,埋盆作沼亦何哉?兒曹不解渠翁意,新脫風浪險處來。”⑧門外大江相臨,有江濤涌雪,何須做一個小小的盆池?詩人說,你哪里知道我的心,我正是從天下的驚濤駭浪中來,紅塵滔滔,四處風煙,我唯在這一席幾案之間,面臨小小的盆池,將我恐慌的心安放。這就是“自足”。李漁說:“幽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置石巖下和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人生活在紅塵中,有林林總總的約束,盆景家的山林之想,是要掙脫現世的約束,胸中有逾越的感動,李漁所謂“原非得已”,借盆景來表達。“無聊之極思”,指心中有一種無可怎樣的寥寂,并不是生活的不舒心、不酣暢,而指心靈的逾越夢想無法得到舒展,以是要磊出自己的“山林”,雖不下堂席,而座擁天下,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使得群山綿延,綠水迢遞,都在現在。
盆景藝術中所說的以小見大,不是由較小的空間推展到更廣漠的空間,由眼前的物想到不在眼前的物,那是簡單的遐想,而在于心性境界的擴大。
第二是微縮景觀的問題。18到19世紀,西方人在初接觸中國和日本的盆景時,經常稱其為微縮景觀,他們將盆景分明成這樣一種藝術:將山石和樹木縮小到一個可以容納的盆子里,控制它的生長,甚至盡管選擇一些矮化的植物,從而締造一種山林面目的微型化景觀。這種看法在今天的中國也比較盛行。人們經常注重到盆景的“縮”的特點,盆景藝術界常說“縮地千里”、“縮龍成寸”、“縮得群峰入座青”,把大自然的美濃縮到一個小小的盆子里去,從而咫尺千里,以小見大。今天我們對城市中的微縮景觀倒不生疏,像深圳的天下公園和北京民族園等,都是將真實景觀按比例縮小,從而使人在很短的時間里明確豐富的景致。
我們說的盆景,是一種藝術形式,是藝術家的怪異締造,并不是在盆子里放上一些植物就是盆景,那是“盆栽”,還不能稱為藝術作品。藝術是心靈的締造,是藝術家怪異體悟的產品。一些通過矮化方式培育出的植物,放到盆子里,如人們熟悉的金橘,與真正的盆景藝術毫無關系。如我們不能在盆子里插一枝梅花活了,就是盆景了,這充其量只能稱為簡單的“盆梅”劉鑾《五石瓠》說:“今人以盆盎間樹石為玩,父老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約之,或膚寸而效果實,或咫尺而蓄蟲魚,概稱盆景。”這一段話被盆景界普遍征引,實在這里所說的盆景,有許多也并不能稱為藝術作品。
盆景不是微縮景觀,它顯示的是感受中的天下,是一種夾帶著人的情緒和對天下分明的藝術形式。從形式上也可看出,它不是山水的一個截面,不是一段山水,而是一個活的天下,它自身就是一個整體。好的盆景如一首詩、一幅畫。中國的盆景是寫意的藝術,正像杜牧《盆池》詩所說:“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鏡里,明月落階前”,小小的盆池,就是一個宇宙,是紀錄藝術家怪異體驗的天地。明人夏言《減字木蘭花》(詠盆池荷花)云:“圓荷的歷,一朵高花圍眾碧。承露團團,絕勝仙人掌上盤。孤妍綽約,未數千葩并萬萼。幽意誰知,小小盆池也自宜。”⑨人們在小小的盆景中,感受到的是心靈的怡然,這和所謂微縮景觀了不相類。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linfengtuliao.cn/news/1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