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通過承包流轉土地,在月季栽植做大文章,高新區接莊街道常營村建起了占地200余畝,集栽植、銷售、綠化工程、農業技術推廣于一體的產業扶貧基地。村里貧困戶不僅在家門口賺了錢、學了技術,還與產業扶貧基地簽署了幫扶條約,每年都能拿分紅,走上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脫貧致富之路。
貧困戶變身花農,好日子來了
來到位于常營村的盈萬進花卉栽植專業互助社,只見大片月季苗整齊排列在田間地頭,大棚里的月季花開得正好,各色系的花朵飄散著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陶醉。
據接莊街道扶貧辦公室主任陳鑫介紹,該互助社自2021年被列為高新區產業扶貧基地以來,與26戶貧困戶簽署了分紅協議,除了可以在互助社打工賺錢,每家每年還能有500元的分紅。貧困戶一方面賺了錢分了紅,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扦加入藝,自身也能成為技術員。這種“一石二鳥”的好工作在村里很受迎接,不僅貧困戶愿意來,老弱病殘和要照顧家庭的婦女對此也非常認可。
一大早,哼著小曲兒的常營村村民孟廣華便來到互助社,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今年60歲的孟廣華,由于腿有三類殘疾,生活十分未便,也沒法像同村人一樣出去打工掙錢。“別人一個月醒目個20多天,我也就干半個月,而且還得是輕活。”身體殘疾帶來的各種未便,讓孟廣華疑心不已,甚至時常以為日子沒什么希望和盼頭。不外,想不到的,屬于他人生的轉機很快就到來了。2021年,孟廣華隨著互助社搞起了月季培育產業,生活出現了大變化。“現在一個月在家門口不費心就能賺個1600元左右,再加上我母親的高齡津貼,俺娘倆現在最少生活無憂了,這一切真得要謝謝黨和政府。”孟廣華笑著說。
花田生錢又成景,將來更美好
7個高標準大棚,1個玻璃溫室,200多畝的基地,別看現在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片漂亮景致,但經驗了多少難題,只有常營村村支書孟坤心里較清晰。
“早在2021年就建了17個大棚,效果那年下大雪,把大棚都壓塌了,造成了幾十萬元的損失。”經驗了失敗后的孟坤,對栽植有了更蘇醒的熟悉,也讓他下定刻意重新出發。隨著高質量大棚和玻璃溫室的建成,月季花像有了“避風港”一樣,有了更好的生長條件,也打好了讓村里生錢的基礎。
樂成路上絕不是一帆風順,大棚建成后,互助社很快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去年進了六七萬株月季,由于我們管理不當,都死清潔了,按每株1塊多來算,也得賠了8萬塊錢。再厥后由于扦插時的技術問題導致草多,影響了月季生長,每天除草也得損失一兩千塊錢,這都讓人很心疼。”孟坤說,吸收了教訓后,互助社現在改良了品種,學習了新技術,準備自己搞扦插,這樣不僅能提高成活率,也可以降低培育成本。
下一步,孟坤還設計引進更美觀、產品附加值也相對更高的高桿月季品種。在他的設計中,停車場,單獨存放采取秸稈的堆肥區,道路硬化等,都要一步步建好。雖然每一步都是挑戰,但孟坤心里有著自己的期待。“以后會生長成一個觀賞基地,讓城里來的游客和小情侶漫步花海,觀賞游樂。”想到將來還要帶著村民脫貧致富,孟坤以為自己身上充滿了勁頭。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82623.html。